中国“月嫂”行业还能“旺”多久

2007年金猪宝宝的扎堆出生,成为引爆月嫂行业的导旺索,“一嫂难求”现象更成为人们关注和谈论一个焦点。时至今日,三年过去了,这种热度依然没有丝毫降温的迹象,却有愈烧越烈的趋势。大大小小的月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现身江湖,生意红旺,月嫂的身价也是一路攀升,“十万年薪月嫂”、“天价月嫂”、“金领家政员”、“大学生月嫂”、“预约排号”、“防挖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生词汇不断充斥着月嫂行业,也足以显示了月嫂行业的旺爆现状。

众多媒体、导师、学者、研究机构、投资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的眼球也很快被吸引过来,行业分析、投资分析、制度研究、规范研究、法律研究,加上各种正负面的新闻报道,也成了推波助澜的加速器。

事物的发生均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准确地预测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
“月嫂热”缘何发生?在未来,中国“月嫂”行业还能“旺”多久?

笔者(我爱我妻月嫂公司CEO张路军)从一个业内专项从业者的角度,分析如下。

其一,从潜在消费群体数量分析。中国是国内外上人口多的,根据统计局2010年2月26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各省市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虽然,近10年来,出生率一直稳中有降,但是由于基数增大,新增人口数每年基本保持在1600万左右。同时,由于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981—1990年)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人口的出生数量也会呈现增长趋势。母婴行业也将随之进入黄金期,中国近期的新生儿高峰期大约会出现在2016年,人口峰值会出现在2028年。

其二,从潜在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从年龄上讲,随着80后进入了生育高峰,这一阶段的消费主体逐渐成为80后。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消费观念很前,消费意识更新,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他们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育儿经验。加之来自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增加,结婚生育的年龄也在不断拖后,使这些80后的父母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使他们无法承担起伺候月子的重任。同时,他们的育儿知识和观念落后,已不适应现代的育儿需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在80后准爸妈中,月嫂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月嫂的消费需求比例大概在15%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由此可见,未来二十年持续增长的消费群,新的消费意识、育儿理念带来的消费提升,注定了中国母婴行业的未来将是20年的“牛市”。

其三,从市场供给能力分析。按照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1600万人,月嫂的消费需求比例15%计算,每年的月嫂需求为240万人次,以每个月嫂每年服务8个月计算,各省市每年需要月嫂30万人。而目前各省市的月嫂从业人数只有十几万人,缺口巨大、供求失衡。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月嫂荒”、“一嫂难求”、“天价月嫂”的现象出现。

当然,在目前月嫂的市场旺爆的行情背后却潜藏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大环境来看,缺少相关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存在市场监管盲区;月嫂公司鱼龙混杂,在随处可见的月嫂、家政服务公司中不乏证照不齐或无证经营的的情况;由于月嫂公司数量急速增加。竞争加剧,一些从事月嫂服务的公司采用恶性竞争手段,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有些培训机构不正规;月嫂上岗前培训不系统、不规范,导致月嫂的专职技能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月嫂从业人员在上岗时无法出示经合法程序认证的《健康证》和《执业资格证》、《育婴员证》等相关证书,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消费者普遍对月嫂从业人员存在偏见和歧视,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即时的解决,即使面临巨大商机,月嫂行业也无法健康发展。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运作,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月嫂公司,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月嫂队伍的专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参与良性竞争。

作为月嫂从业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职技能和知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和服务水平。

作为消费者,应该转换观念,尊重月嫂的人格和劳动,平等待人。

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保护这个21世纪的朝阳行业真正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20年中继续“旺”下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