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充错话费怎么办(支付宝交错话费能退吗)

一、事件回放

2019年10月22日,李女士接到联通发来的“话费余额不足”的短信。于是,她用支付宝为该联通手机号充话费100元。10月30日,李女士再次接到联通发来的“话费余额不足”短信。她以为自己当时用支付宝充值不成功,由于工作忙碌,未经核实便再次通过支付宝为该联通手机号充话费100元。

11月9日,李女士发现该手机号因欠费被停机。李女士查询支付宝都显示充值成功,但仔细一看,原来她将自己的手机号中的“1”错写成了“8”,200元话费充到了别人的手机里。李女士赶紧给这个号码拨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男子,他听明白原因后没有答复李女士,此后却再也不接李女士的电话。

李女士只好致电联通客服,联通客服回复称因为错充的电话号码正在使用中,联通无法退赔,只能她自己去要。李女士很是困惑,200元话费,虽然不多,但如果对方不退给自己,自己就没办法索回了吗?

充话费充到别人手机里的情况尽管不多见,但却客观存在。如果被充话费的人豁达大度,搞清楚状况后直接退钱或者反过来给充入等额话费都能使问题圆满解决。但如遇到不配合的机主也着实让人费神,面对这种情况,法律并不会束手无策。

二、法律解读

解读1.错充话费的“错”到底是谁的错?

一般说来,在运营商的充值界面进行充值操作至少有三步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是输入待充值手机号码,第二步是输入拟充值金额,第三步是确认支付。本案中李女士本想往自己的手机号充值,结果输错号码,给别人充了值。这个错本就源于李女士本人事前未尽注意义务,而不是机械故障或者其他原因。

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已经根据李女士的委托指令将等值话费充入目标账户。运营商在本次交易中严格按照当事人指令完成了其委托事项。因此,并不能追究运营商在错充话费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因为运营商无法分辨当事人原本是要为本机充值还是要为另一相似手机号码代为充值。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多数情况下都有提示,有些还有延迟付款功能,等待委托人再次确认才完成付款。本案中李女士已经成功为对方手机账户充值200元,也就是说她本人忽视或者浪费了及时发觉错误并止损的机会。因此,也不能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李女士错充话费的责任。

对于被错充话费的机主来说,自己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胁迫或者引诱李女士为自己代充话费,也没有采取措施迫使运营商为自己窃取话费,当然他也没有委托或指示其他人采取以上措施为自己无投入充值。该手机账户中多出200元话费对于自己来说纯属意外,系由外界强加,该手机号持有人对错充话费没有任何错误。

解读2.遭错充的话费该如何处理?

尽管错充花费的责任在于李女士本人,但其本意是根据运营商的提示,为避免自己的手机欠费而向自己的手机号内进行充值,事实上却充到了别人的手机账户之中。李女士由此蒙受了200元话费的损失,而被错充话费的人相应的获得了200元的等额收益。

可能有人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就只能自己买单,就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交了学费,自认倒霉算了。但多数人的理性肯定认为,只有取长补短、削峰平谷,将这错充的200元恢复原状才符合公平正义。那么由谁来承担这个恢复原状的责任呢?

也许有人会说,钱该退不退可以报警追究对方责任。别说民事纠纷公安不会介入,就是允许介入也还有金额标准的要求,区区两百元是不可能劳动公安协助追讨的。

有人可能会说,李女士的手机号和被错充的手机号都属同一家运营商。李女士向运营商投诉说自己将200元话费错充到另外的号码里,运营商就应该核实情况,从错充的手机账户里扣划200元补贴到李女士账户里。这样处理简单快捷,一是一二是二,岂不快哉?

但事实上不能这样处理。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以及运营商都没有代充话费的禁止性规定,所以李女士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错误,从而事实上为别人的手机号码成功充值两次,累计200元的行为合法有效。

另一方面,运营商没有义务甄别为其他人号码充值的行为是自愿行为还是错误充值行为。如果充值行为本为自愿,事后因债务偿还问题产生纠纷,转而以当初系错误充值为由要求运营商直接划扣相应数额的话费。

被扣划话费的事主可能以跟运营商签订的服务合同并没有赋予运营商直接划扣手机账户金额的职权而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如果不顾实际的要求运营商为当事人未经甄别错误充值的行为买单难免强人所难。

余下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李女士跟对方直接对话。《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同时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两相对照,李女士没有向对方充值的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却向对方充值200元,对方手机账户里凭空增加的200元正是李女士手机账户里原应增加的200元。

因此,李女士给对方手机账户充值使对方无端获得利益,而使自己蒙受了相应的损失。李女士有权拿起法律武器以不当得利要求对方返还被错充的200元话费。

解读3.错充话费事件的启示

尽管说错充话费是事主的责任,但亡羊补牢的工作还是要做。之前第三方支付尚未普及时,手机话费充值只有两种方式——营业厅充值和充值卡充值。

到营业厅充值有工作人员协助核对拟充值手机号码,不会出现错充话费的情况。使用充值卡充值有个再三核对的环节——在输入拟充值手机号码后,系统会自动将拟充值号码进行一次语音播报:您充值的手机号码是……待事主确认无误后再输入充值卡密码完成充值操作。

如此一来,错充话费的情况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无独有偶,我们在银行利用自动柜员机进行转账操作时,也有一个核对环节。在输入对方账号之后即转账金额之后,系统会出现核实界面,提示拟转账账号信息、转账金额信息,特别还有拟转账账户的持有人信息。当然银行为了保护储户的隐私,这个账户的持有人信息是不全面的,“张三”显示的是“*三”,“李四”显示的是“*四”。

但是这一不全面的账户持有人信息对于转账操作来说已经足够。如果转账给张三,在输入张三的账号信息后,发现跳出来的账户持有人信息恰恰是*三,证明账户信息无误,转账操作可以放心进行。

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办理充值业务时能借鉴他山之石,能够增加一个足够引起重视的核对环节,或者跟运营商进行信息互通,能够隐蔽显示拟充值手机号码的机主信息,相信类似错充话费的情况也将会避免。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