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购是什么意思(闪购平台靠谱吗)

赶在双11前夕,京东发布了全新的即时零售品牌“小时购”。消费者下单带有“小时购”标识的商品后,系统会基于LBS周边3-5公里的门店发货,从而实现1小时内配送到家。

供给端,小时购整合了原来的物竞天择项目、京东到家平台模式,以及“天选”自营模式,是一次京东体系内到家资源的集体输出。据了解,目前小时购业务已接入10万家全品类实体零售门店,覆盖超市生鲜、手机通讯、数码家电等众多品类;履约端,小时购将由达达快送全面承接。

与以往京东即时零售业务分布在app内多个入口——“京东到家”、“京东生鲜”的小时达、“七鲜”等——不同,业务升级后,小时购在内部有了统一的中心化入口。

现在打开京东APP,最上部的tab栏除“首页”外,已新增“附近”的并列入口,这即是京东为“小时购”开辟的新入口。点进“附近”一栏,或者在搜索栏中搜索任意商品,显示的也均是基于LBS的商家店铺,这与京东主站优先展示自营商家完全不同。

京东“小时购”入口及展示页

与此同时,“京东小时购”的微信小程序也悄然上线,在账号体系上与京东主站打通,呈现页面也与主站“附近”入口完全一致,未来会与主站形成联动。

与自营、POP业务入口并列,表明京东已经将“即时零售”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而“小时购”的发布,也意味着京东在该领域将告别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走向协同。

京东“小时购”小程序页面

围绕即时零售,京东此前曾推出物竞天择项目。模式上,该业务与“小时购”差别不大,通过在线下铺设广域网点(便利店、商超、百货等),消费者在京东APP下单后,货品由网点配送,时效上最快可以半小时达。

据36氪了解,目前京东物竞天择项目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笼络的商家资源并不多,而且变相存在着与原有自营业务左右手互搏的现象。京东在“物竞天择”项目承担的角色主要是流量平台和系统,但核心零售商资源主要掌握在京东到家、多点等到家平台手中,物竞天择要去BD的难度并不算小。

实际上,无论是接入的商家数量、百万量级的众包骑手还是依靠海博系统与商家的强绑定,达达都是京东旗下最适合开展即时零售的平台,对此京东心知肚明。

今年3月,京东集团公告称将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达达集团51%股份,成为控股方并表达达。这意味着未来达达平台产生的所有交易额都将在京东财报中体现,也是从那时起,京东将达达作为即时零售的核心抓手已经提上日程。

从去年4月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开始,京东内部就一直将全渠道打造作为下一个增量来源,而即时零售正是京东全渠道战略的重要一环。

刚过去的二季度,美团闪购的交易量和GTV同比增长超140%,而据36氪了解美团闪购8月份的日单量已经突破300万,“闪购+买菜”在美团新业务营收中的占比已经在30%上下,达到36亿左右。

上线3年多,在没有特殊流量扶持的情况下,美团闪购的订单增长喜人。多位知情人士也告诉36氪,目前闪购的客单价高于外卖49元的客单价,而且毛利率在持续向好。

王兴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中也提到,“美团闪购的订单规模将会超过1000万,当我们实现规模化,就能够实现盈利。”此外王兴表示,美团会继续把外卖高频率用户持续转化为美团闪购用户。

乐观预测,如果未来2-3年,美团闪购或者京东小时购的日单可以达到1000万,客单价60,全年贡献的GMV就在2200亿上下,对于几家巨头平台来说这都是相当大的增量。

升级“小时购”业务后,京东成为了第一家为即时零售配备核心级入口和资源的平台,但据36氪了解,即使算上京东到家目前百万上下的日订单量,京东小时购与美团闪购的单量差距仍在,需要拼命追赶。

对手虎视眈眈,美团同样上心。

在美团APP内,美团闪购拥有两个一级入口——“超市/便利店”、“买药”,虽然一直未上线微信小程序,但据内部人士透露闪购在到家事业群的地位非常高。

据媒体报道,此前闪购曾换过好几任负责人,曾任外卖高级总监的马宏彬、到家事业群研发平台负责人韩建都带过闪购的前身——商超生鲜运营团队,直到 2018 年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接手。

2020 年底,闪购事业部被拆分为闪购、医药和团好货三个独立业务部,均直接向王莆中汇报,一位美团中层就表示,“把闪购独立出来,是希望团队可以更快决策,更好的增长。”

除团好货以实物电商为主外,闪购和医药目前均以即时零售业务为主。据36氪了解,美团医药也在近期动作不断,依靠新药店入驻计划和补贴,成为美团闪购又一大订单来源。

在前不久的美团闪购数字零售大会上,王莆中也表示,“即时零售的市场预期未来五年将要达到1万亿,交易用户5亿,而美团在未来五年想要拿下4000亿的份额。”京东的目标则是在未来覆盖50%的用户(截至二季度京东的年度用户超过5.3亿),核心级流量资源以及供应链优势会是京东的砝码,而双11则是“小时购”将迎来的第一场硬仗。

但也正如长期以来外界担心的,除去生鲜、医药等个别品类,即时消费需求真的存在吗?过高的履约成本,是否真的意味着这是一个值得过高投入的业务?这是过去几年即时零售发展缓慢的原因,也需要美团和京东们给出新的答案。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