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作者是谁,吕氏春秋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为战国末年秦相邦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成书之日吕相曾高调地将全书誊抄整齐并悬挂在首都咸阳城门(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宣告但凡“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谓大手笔、好魄力。只是悬赏的对象乃“诸侯游士宾客”,相当于昭告天下,而非《大秦赋》里一脸贱兮兮地在城门口跟众大臣显摆。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话说当年吕不韦凭借“奇货可居”的神奇操作从一介商贾一跃成为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朝野唯唯是诺、外邦真相交结,心态瞬间高到要爆炸,这一点可以参考鹰酱家的懂王。剧集中在秦王光环的笼罩下各派势力都能够改邪归正,秦国庙堂纯洁如白莲花,这显然违背了人性,对于吕不韦而言既要争权夺利,“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名言也必须去实践。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但怎么显摆呢?至少养客是必须的,前呼后拥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更何况战国四公子个个名声显赫,唯强秦乏善可陈(以秦之强,羞不如),亲自出马扳回一城倒也无可厚非。

史载吕不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首先在数量级上迎头赶上,而不同于平原君门下的锋芒说客(毛遂)、薛公豢养的鸡鸣狗盗之徒、信陵君那帮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死士挚友以及不知道为什么养人的黄歇,极具政治头脑的商人吕不韦很快开辟了一条超越的蹊径--来一次名垂史册的著书立说:敢笑我贱商,便要立个超级牌坊!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从《吕览》的思想成就和涉猎面之广来看,《大秦赋》中到齐国稷下学宫高薪挖人当是事实,毕竟除此之外天底下哪有如此之多而专的大才呢?但换句话说,吕不韦就是个挂名的主编。

在今天来看,“一字千金”不仅仅是嘚瑟,也是彻头彻尾的炒作,而这恰恰是商贾之长,《吕览》和吕不韦的大名瞬间远播,至于天下人是否识趣并不重要。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吕览.序意篇》

吕不韦在总序中告诉世人此书无所不包,古今第一,可见是相当满意,《大秦赋》里他希望嬴政拿去当治国方略的桥段也并非无稽之谈,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千古一帝还是如“六世余烈”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家。

那么,这部“一字千金”却被干儿子抛弃的巨著,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呢?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人虽然飘了,书却是有好好编的,《吕览》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是先秦巨著中最长的一本,自定义为黄老道家名著,《汉书·艺文志》等则将其列入杂家。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可谓集先秦各家之大成,熔诸子学说于一炉。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那么,“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难道不是一锅杂烩吗?后人褒之贬之,都因于此,或认为它融各家为一家,“大出诸子之右”(高诱语),或以为“不足以成一家言”(梁启超语),视作了杂货铺。

PS:此处省略五百字的评价,笔者虽然认真读过,却无力超脱前人的珠玉,亦不愿借助网络自欺自人。

个人认为不错,至少逻辑精密,浑然一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说儒家“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有度》),意思是说儒家学说虽好,可惜孔门弟子都做不到,又谈何推广呢?将原因则定义为背弃了人之本性,又可谓一语中的!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韩非子的法势术三连,恐怕各位吃不消

对于法家,《吕览》承认“必同法令,所以一心”的重要性和“事易时移,变法宜矣”变法的必要性,却激烈批判了法家“惨礉少恩”的一面,于《韩非子》的种种阴谋权术亦拒斥不取。

种种切中要害,取精去糟,我们可以理解为吕不韦试图集百家之长来构造最佳的治国方略,其“五蠹”之一(工商)的出身更不会独尊法家而自绝后路,废除商鞅制定的人头考功之法便是明证。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吕不韦甚至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可惜嫪毐事发,贬斥封地,雄猜而气盛秦王断不会允许失势相邦依旧成为大秦帝国的思想教父,《吕览》因此也从管理类变成了古典文献,哪怕哄鬼的“禅让”都三番五次登台,也从无一人将其奉为治国圭臬。

既然没登堂入室过,自然也就难以跟孔孟并立,其另一个声名不显的原因则在于其杂且各有褒贬,后世留有香火的法儒道三家皆不视其为本门经典,亦在千余年科举大纲之外,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流量不够。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但不显并不代表不见,今天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比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涸泽而渔、视死如归以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出自《吕览》,也留下了“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和“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等至理名言,怎么看都有一读的价值。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通过身份认证的先秦古籍并不多,《吕览》便是其一。

《吕览》还有一个无心插柳的历史意义,由于大秦相邦的实力和“千金一字”的炒作而在当年被抄录无数,因此躲过了焚书大劫和秦末战乱并流传至今,后人方得以一窥究竟。它恰恰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兼具文学、思想和历史的三重价值,从百家争鸣的年代穿越至今,竟然真的体现了一字千金的内涵。

再次回到标题,笔者就不抠字眼了哈,《吕览》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请往下看。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途,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引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吕氏春秋·当务》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割肉相啖”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其结论“勇若此,不若无勇”也没毛病,但是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愚蠢之人呢?即便此例为真,奈何《吕览》通篇都如此夸张,你还会能一直信吗?

翟人至,及懿公于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吕氏春秋.忠廉》

养鹤的卫懿公被翟人吃得只剩下一副肝脏,大夫弘演便剖腹并自取内脏,以身为椁安葬了君王,这事的确挺感动的,但问题是有人做得到吗?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父善游,其子必善游,天底下有这么蠢的人吗?

其他诸如循表夜涉和引婴投江等故事也都是匪夷所思,或许你会说,寓言重在寓意,何必揪着故事不放?此言有理,但笔者读过的先秦文献唯有《吕览》整体造型如此夸张,许多事例全然不似正常人类所为,难道不奇怪吗?

思前想后,原因可能还在作者们身上。全篇二十万字说少不少,但就跟往杂志社投稿一样,竞争关系始终是存在,该怎么办呢?自然是怎么吸引主编眼球便怎么来了。这也导致《吕览》整体风格堪称天方夜谭,寓言故事听听就罢了,很多有名有姓的事例之真假也要靠后人来分辨。

但既然故事都有猫腻,其寓意的说服力是否也要打个折扣呢?这也许是当年尚且纯真的华夏先民所未曾想到的,而笔者之浅见也仅供参考吧。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至于标题所问之答案,建议大家重读一下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关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个送命题,妻妾客分别因“私我”、“畏我”和“有求于我”而不说实话,倒是让邹忌顿悟了治国大道。同理,老吕同志偌大的大秦相邦身份摆在那里,同僚、臣民和外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只是不知道吕不韦有无那份自知之明。

大秦赋:吕不韦亲任主编的《吕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吗?

总之,一个飘了的相邦带领一大群门客试图书写治国大道以献君王,前者被罢相一年后被逼死于封地,后者作鸟兽散亦不曾留下一人之名号,唯独留下一部后人乐读的经典,倒也不失为天意冥冥。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