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按照他的说法: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外加一醉翁。因其德高文美,明人茅坤誉之曰“六一风神”。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后人赞之曰:其文才天下宗之,其史才天下赏之,其吏才天下钦之。

六一风神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绵阳),3岁时,父亲去世。欧阳修与母亲遂到湖北随州投奔叔父。由于家境窘迫,母亲只得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并借书抄读。由于天资聪颖,往往书还没抄完,就已经能背诵了。

16岁时,欧阳修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三年后,他再次应考,仍然榜上无名。

公元1028年,21岁的欧阳修以自己新写的《上胥学士偃启》为贽,去拜见知府胥偃。胥偃读了此文后,大为赞赏。说:“子当有名于世”。并把欧阳收为门徒。

1029年对欧阳修来说,意义重大,这年春天,22岁的欧阳修由胥偃保举,到京师参加国子监考试,名列第一,成为监元;同年秋天,他参加国学解试,仍名列第一,成为解元;第二年参加晏殊主持的礼部省试中,又名列第一,成为省元。可算“连中三元”。随后,欧阳修参加殿试,获得第14名,成为进士,由此正式走上仕途。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其夫人正是胥偃之女。

在洛阳任职期间,欧阳修一边做官,一边与梅尧臣、尹洙等游山玩水,切磋诗文。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28岁时,欧阳修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1036年,范仲淹因为批评宰相吕夷简的用人政策不当,得罪了吕夷简,加上曾经过问没有子嗣的宋仁宗的接班人问题,被吕夷简抓住把柄反击,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被视为其同党而被贬为夷陵(今宜昌)县令。

1040年,33岁的欧阳修被召回京,官复原职,后知谏院。1043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等人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此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六一风神欧阳修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1049年,42岁的欧阳修再次回京,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5年后,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继续做翰林学士,并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

50岁时,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1058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1060年,53岁的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58岁时,欧阳修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第二年,改号“六一居士”。

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1072年逝世,获赠太子太师,享年66岁。

六一风神欧阳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