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历史上秦始皇简介

【名人简历】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

【名言名文】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典故】

秦镜高悬

出处: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释义:秦镜,比喻高明的鉴别能力。此典谓贤明的官吏审理案件,能做到公正严明。

赏析: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占了秦都咸阳后,巡行查看秦国的皇家仓库。发现库房里金银玉器和各种珠宝多得都不能用语言来描写。其中尤其令人惊奇的东西,是一面方镜。这面镜子宽四尺,高五尺九寸,晶莹闪亮。人直立在镜子跟前,镜子里却映出人的倒影。如果站在镜前,用手抚住胸口,就能映出人的肠胃五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女人有邪心,就能映出这个女人胆脏膨胀,心脏激烈地跳动。秦始皇经常用这面镜子,检查宫女的心态。凡是发现胆脏膨胀、心动过速的,就杀掉。刘邦把秦宫仓库中的所有物品都封存好,以等待项羽的到来。后来,项羽把秦宫的财宝,连同这面神奇的镜子,都装车运往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这面镜子便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史记》和《汉书》中没有关于秦镜的记载。《西京杂记》中所记的西汉遗文轶事、怪诞传说,则不知所据。但后世人诗文多取为典故。“秦镜”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较“秦镜高悬”更为常见的是“明镜高悬”,那是旧衙门大堂中悬挂的招牌。

焚书坑儒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后以“焚书坑儒”泛指统治者排斥异端和对文人施加的残酷迫害。

赏析: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是私家学而诽谤朝政,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以外,凡民间所藏的《诗》、《书》和百家诸子之书全部焚烧,书生卢生等人对此不满意。始皇大怒,下令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并在咸阳把他们全部活埋。清李渔《奈何天·软诓》: “避秦翻恐被秦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

祖龙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裴驷集解。

释义:后来以“祖龙”指秦始皇。

赏析:秦始皇曾把一块玉扔到江里。后有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时,有一人持璧对使者说: “你替我把它送给池君。”并且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把璧奉还给秦始皇,秦始皇一看,原来就是以前沉入江中的那一块璧。祖,始的意思;龙,谓人君,合起来指秦始皇。又池君,或作“镐池君”,指水神,一说指周武王,谓始皇似纣,已可伐之。唐鲍溶《经秦皇墓》:“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亦作“镐池君”、 “反璧”。唐李白《古风》诗: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唐王无竞《北使长城》诗: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悬石程书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后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赏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勤于政事,但凡国家大事皆亲自决断,文书也要亲自过目一遍。相传他每天处理的公文用秤称,每日以一石(一百二十斤)为程,不处理完毕决不休息。清钱谦益《响言上》:“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亦作“悬石”。唐元稹《高允恭授侍郎御史知杂事制》:“为刑部郎中……悬石允厘,挠而不烦,简而不傲。”

鞭石成桥

出处:《太平寰宇记·登州文登县》引《三齐略记》。

释义:后以“鞭石成桥”表示帝业天成、神助其功的思想。亦用为造桥的典故。

赏析:传说秦始皇见秦山距陆地太远,想在东海上造一座石桥,当时有仙人帮助,驱石下海;石走慢了,仙人就用鞭子抽打,石皆流血,至今还留有赤石。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亦作“鞭巨石”、“鞭石”。宋苏轼《两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唐张文琮《赋桥》: “造舟浮谓日,鞭石表秦初。”

海上三神山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后比喻人间仙境。

赏析:秦始皇时,齐人徐福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上有三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听说后,便命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三神山,求不死之药。唐张说《人海二首》诗之二:“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亦作“海上三山”。

【人物传说】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秦始皇赶山塞湖的传说

传说秦始皇东巡来到江南的秣陵县地界,看到碧波荡漾的龙藏浦方圆有几百里,水北有一座高山叫方山,又称“天印山”,山下满地都是红土,好像是黏在印面上的红印泥,感到十分奇怪。随即找来一个方士打听,那方士说:“秣陵县是个风水宝地,王气直冲斗牛,五百年内必出天子。”方士又说:“要泄秣陵王气,除非断方山、凿长垄、以泄龙藏浦之水。”于是,秦始皇立马方山西北三里的石跪山上,抽出神鞭对准方山。使足力气猛抽一鞭。只听轰隆隆声响,方山齐腰断裂,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在赤山湖中,变为赤山。那鞭稍子带回两撮土,落在身后三里开外。稍大的一撮土名叫土山(今名东山)、另一撮土就叫撮山(今名竹山)。所以说:“方山无顶、赤山无腰,土山撮山鞭稍。”

谁知,那赤山湖是东海龙王的后花园,老龙王的两个孙子—小青龙、小黄龙正在读书学剑,突然半空落下一座大山,吓得掉头就逃。他们顺流而下,只见一条长垄横档在前头,小青龙飞身而过,长垄划开一个大缺口。小黄龙紧跟其后,猛地尾巴一扫,长垄坍塌了。龙藏浦的水排山倒海般奔涌而出。龙趁水势,水助龙威,弯弯拐拐直奔长江,形成了屈曲秦淮。

这当然仅是个民间传说,不足为凭。但是,旧志书上确有秦始皇凿方山、断长垄、以泄龙藏浦之水的说法。然而,也有人认为:秦淮屈曲,不类人工,疑非秦代所开。到底是不是秦代所开凿的人工河,谁也说不清楚。

用补药,必定加枣

秦始皇游猎大获丰收,当晚睡了一个好觉,做了一夜美梦。第二天一早就高高兴兴地返回京都。当时正值中秋,习习秋风送爽,田野小枣飘香。农夫们有的在收获庄稼,有的在捕鱼捉虾;村姑们有的在为田间劳作的家人送茶饭,有的在哼着小曲摘枣;几个顽童光着屁股在小溪中嬉闹,不时惊起几只喜鹊向远方飞去。

秦始皇被这美丽的田园景色所吸引,便命轿夫在一棵枣树下面停下来。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随即吟颂了一曲词(可惜随从没有记录下来)。这时御医端上了一碗“人参鹿茸大补汤”,秦始皇喝了一小口,感觉又苦又涩,不由心中火气上窜,举起药碗就要向御医头上泼去。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掉下了一颗红枣,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了药碗中。秦始皇见状一愣,他想,枣自天降,此乃天意。于是,他转怒为喜,开始用药。这时,他明显感觉药汤的味道大变,喝完药后,觉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大有开始返老还童之感。御医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中。自此开始,每每用补药,必定加枣。此方也很快在社会上传了开来。

鱼丸的传说

鱼丸的来历,有个跟秦始皇有关的故事。根据稗史的记载,秦始皇好吃鱼,他统一全国做了皇帝后,每餐必要有鱼,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鱼刺则赐厨师死,有好几个厨师为此丧命;而烧鱼肉汤,又怕有诅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一天,某厨师制作御膳,见到鱼又胆怯又发狠,就用菜刀背砸鱼发泄。一下两下,砸着砸着,他惊奇地发现,鱼刺鱼骨竟自动露了出来,鱼肉成了鱼茸。正在这时,宫中传膳了,厨师急中生智,拣出鱼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就投入已烧沸的豹胎汤中,氽成了丸子。不一会儿,一个个色泽洁白,柔软晶莹,尝之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并呈到了秦始皇面前。始皇一尝,极为称赞,下令给予奖赏。后来,这种做法从宫廷渐渐传到民间,称为“氽鱼丸”,也就是鱼丸。

秦始皇与海参的故事

史载,战国时期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心中只有两个念头,一是为坐稳江山社稷,先是铲除异己,再而实施暴政酷制,二是想长生不老在龙椅上一坐就是几百年、几千年——因而,为了求得“万岁”之身,召集了百余名道人仙客常年研讨长生丹药,但数十年过去了,却终于建树。在年届暮岁时,偶翻古籍发现了这样一段传说:

这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这是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在远古时候,这里被视为仙界,它山水奇丽、风景如画,住着许多的神仙。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神仙们聚集在一起,乘云踏浪到海上垂钓一种极为美味的仙物。此物神仙吃了能增加道业、修炼功力,常人吃了后犹如有百神护体,可以青春不老、脱丹胎而成仙体——于是乎,历朝历代众多梦想长命延年、天界为仙的人,都慕其名而纷纷不远万里,前来寻求不老仙方和仙物。这个神奇的仙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威海特产——灰刺参。

威海有仙物,且能延年成仙。于是,秦始皇急忙带着宰相李斯及众术士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二次亲临威海的成山头。在寻得海中这一神奇之仙物后,在返程的路上,却因喜极而卒。众术士回去后,经数年昼夜炼制也因苦无配伍之法,而终未练就成“不老仙丹”。

【生平大事】

秦王扫六合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所以,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国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秘闻轶事】

秦始皇为何专宠侏儒男

三代的时候,君主身边就有御用的乐师相随,出行、游乐也要把乐师带上。这些乐师聪明、机敏,侍从君主,渐渐成为君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侍从君主的不仅仅限于乐师,凡有一技之长、能调笑取乐、风趣过人的均可侍从,称之为优人、优伶。

优伶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诙谐逗趣,让帝王高兴。有了优伶,再紧张、烦躁的生活也会平添乐趣,帝王们感到轻松,渐渐地就离不开他们。优伶们除了取乐以外,有的还以诙谐的方式传达下情,进谏君主,讽刺丑恶。他们往往含而不露,从容不迫,妙趣横生。

优伶俑先秦至于秦代,优伶们都以优为姓氏。优孟即是楚庄王时的一位宫廷乐师,是侍从君主的一位古代有名的优伶。楚庄王有恋马癖,给心爱的马穿上绣有文采的衣,配上华鞍,席以露床,置之华屋,用枣脯等进行饲养。马营养过剩了,终于太过肥胖,最后胖死了。庄王听到死讯,大哭不止,随后命群臣临丧,并吩咐以大夫礼备棺行葬。大臣一致反对,都说这样不好。庄王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群臣再也无人敢说话。

优孟却仰天大哭,奔进了宫殿。庄王很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优孟止住哭,郑重地说道:“马是大王所钟爱的;楚国这样大,什么办不了呢?大王所爱的马死了,以大夫礼下葬,实在太薄,请以人君礼下葬!”

庄王有些迷惑,问怎么个葬法?优孟回答说:“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槨,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率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邑;诸侯听说这些以后,便会都知道,大王贱人而贵马。”

庄王听这一说,恍然大悟,自悔地说道:“我的过错,竟到这种程度,那该怎么办?”优孟说道:“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槨,铜历为棺,斋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就是说,同六畜的吃法一样,把它吃掉。庄王没有异议。

秦始皇以侏儒为优伶,最有名的一位名叫优旃。优旃会谐谑,随机应变,颇有分寸,因此能长期在旷世枭雄的嬴政身边周旋。

有一次,嬴政在殿中饮酒。优旃陪侍。殿外下起了大雨。站在殿阶的执檐卫士们全身都淋透了。优旃乘空走到卫士身边,小声说:“想休息吗?”卫士们都点点头。优旃告诉他们,等会儿喊他们时,要好生答应。酒宴继续进行。群臣举杯祝寿,山呼万岁。

优旃突然在槛边大声喊,“陛檐郎!”卫士们应声答应。殿内肃静。嬴政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优旃从容地说道:“你们长这么高,有什么用?我虽然矮,却能在这儿休息!”嬴政向外看看,见卫士们都在淋雨,便吩咐他们分为两班,轮流护卫。

秦皇嬴政不满足于自己的宫室花园,设想加以扩大,东到函谷关,西至陈仓。嬴政将这种想法交内廷众议。优旃插进说道:“扩大范围?好啊!纵禽兽其中,一旦寇从东方来,令麋鹿阻挡就足够了!”嬴政闻言感悟,便放弃了这一设想。

最亲政的皇帝

秦始皇是天下最亲政的皇帝,他每天批阅大量竹简,可谓日理万机。而且据说他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晚上要批60公斤的公文,白天还要审理大量案子。

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之谜

关于秦始皇的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得甚为广泛。他既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大英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另一方面他几乎又成了暴君、残忍的代名词。秦始皇做出了种种至今在世界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壮举,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解不开的历史之谜,十二金人的铸造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秦都咸阳,秦王宫殿前,屹立着十二个铜铸的大铜人,因为铜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作“金人”。他们身着外族服装,每个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难运输,而且他们浑身雕有精细的花纹,且个个耀武扬威,精神抖擞,英勇无比,日夜守护着秦王宫殿。铜人造形之大,制作之精巧考究,为历史上所罕见。在这方面,有很多历史书籍都有记载,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和贾谊的《过秦论》都记录了十二金人的故事。

令人奇怪的是。秦始皇铸造这十二个铜人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何耗费巨资铸造这又笨重又没有实际作用的金人呢?围绕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说法:

秦王政在统一全国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为了实现自己当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的宏伟愿望,所以他坐稳皇帝后始终在忧虑和思考着如何确保长治久安。使江山传之万世的问题。而要坐稳天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收缴和销毁流散民间的各种兵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人的武力夺权。于是,他总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收缴全国的兵器,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在大臣们的陪同下,秦始皇正在观看舞灯笼和各种杂耍。正在看得高兴的时候,忽见一队杀气腾腾、手里拿着刀剑等兵器的的武士上场表演。秦始皇看见后,又触动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心病。这时候,恰巧临洮一个农民送来一条消息。说是见到十二个巨人,而且他们当地还传唱着一首童谣: “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悦。于是他假托征兆,说这是顺应天意,下令收缴民间兵器。集中到大都咸阳,铸成十二个铜人。实际上,秦始皇收兵器铸造铜人,完全是出于巩固皇位的考虑。

这儿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有一天,秦始皇正在阿房宫中休息。突然,梦到天气大变,天空昏暗无光,并且伴有鬼神妖魔作怪,于是他非常惊恐害怕。正在他手足无措之际,忽然有一个白发苍苍、长髯飘飘的老道来到他的面前。这个老道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挥动着手中的拂尘,指点迷津道: “制十二金人,方可稳坐天下。”说完,金光一闪,老道人便不见了,秦始皇也从梦中惊醒了。秦始皇梦醒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立即下令将全国的兵器收到咸阳,铸成了十二个铜人。有很多专家学者也曾经指出,秦始皇一生非常相信方士的话,再加上建国之后的担忧心情。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看不到这十二个铜人的踪影了。目前,关于金人的下落问题存在着三种猜测:

有人认为,当初楚霸王项羽在攻克秦都咸阳后,曾经火烧阿房宫。在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象征秦王朝永固的这十二个金人也一起烧毁了。

还有一些历史学者指出,这十二个金人是毁在董卓的手上。东汉末年,董卓率军攻入长安,将其中的十个金人销毁,并铸成铜钱,而剩下的两个被他下令迁到长安城清门里。到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这两个铜人运到洛阳。当成千上百的工匠们运到溺城时,由于金人的重量太沉,于是不得不停止了搬运。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金人运到了邺城。后来前秦的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他又把这两个金人从邺城运回长安销毁。至那时,存在于世间约六百年的十二个金人全部被销毁了。

最后一种说法是比较乐观的,他们根据史料记载认为,这十二个金人并未被毁掉。因为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营造好后,这十二个金人随着秦始皇的死去被当作随葬品而葬于陵墓之中。现在,由于一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发掘工作暂时还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名人评说】

尉缭:“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当代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勒纳·格鲁塞:秦始皇,“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在一个最分裂、最封建的国家中,他的专制独裁能够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创立一套足够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竟持续了2100年之久。无论如何,这总归是秦始皇的一项重要成就,这项成就足以跟恺撒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成就相媲美,但比它们更持久。总而言之,他是那些命中注定要重塑人类的最有力的天才之一。”

【历史遗迹】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今天陕西临潼县城东的骊山北麓,是保存至今的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八十年代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即位以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始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里。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据历史学家考证,秦始皇陵区位于骊山北麓的前部,范围相当广。陵园在陵区的中部,有内外两重城垣,从平面图上看像一个南北长的回字形。内城的四个角上都建有角棱。陵墓在内城南部,陵墓的地宫接近方形,周围有砖坯砌成的墙。从秦始皇开始帝王的陵园专门设寝,寝殿离坟丘不远,中间有石子路相通。

在陵区里发现了大量分布的陪葬坑、殉葬墓和从葬坑。从陪葬坑里发掘了珍禽异兽坑和铜车马坑,通体彩绘并装饰有大量的金银,制作相当华丽精美。殉葬墓里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杀戮后一齐掩埋的。从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里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马骨,大约是宫廷的马厩和养马的仆役。

秦始皇陵园里最壮观、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兵马俑了。兵马俑军队象征了秦始皇东征六国的军队和出行的仪仗队,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扫六合的雄壮景象。据学者介绍,这些兵马俑的制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进行粘合,再细细雕塑外部,涂上鲜艳的彩色。这些俑外表的色彩经过几千年的剥蚀大部分已脱落,经过修复还原后,这些色彩显得十分壮丽和谐。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经历的不同而显出不同的特征和表情。它们不仅装束服饰不同,而且神态各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范。

【历史启示】

秦始皇以等级差别制造威仪

我们知道,古代官员不同品级的服饰有着严格的区分,以此强化位高者的威严和尊贵,而帝王与臣下之间这种区别就更加细致和严厉,稍有违制就是僭越,就要杀头。确实,服饰、礼仪这些表面化的东西是制造等级差别的直观、简便的方式,这一方式应当说是从秦始皇时开始强化的。

秦始皇不仅要求自己的名号要和别人不一样,甚至是印章、用具、衣饰、车马也要与众不同,要超过以往所有的国君。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有利于统治的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的中央集权制。

在规定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后,秦始皇又规定了专用的器物。这些物品的形状、大小、名称,也同皇帝这个名号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早在春秋之时,儒家学派就认为君王所用的物品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氏人、利后嗣的重要凭据,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错乱。秦始皇虽然热衷于法家思想,但少时也学了《吕氏春秋》中的礼法制度,对制造森严的等级壁垒存在着不小的热情。按他的观点,如果平民用的器物都和他相同,与百姓根本分不出高低贵贱,怎可显示始皇帝的威仪,而天下人又怎会尊重他呢?于是,嬴政在规定自己专用的属物之上也不无霸气。

首先,他将“玉玺”规定为皇帝专用,玉玺也就是玉刻制的印章。在秦之前,平民百姓都可以以金玉为空,上面有龙虎兽钮,根本不存在着等级之分。而始皇嬴政规定玉单为皇帝所独有,臣民自此就不得以玉治印,也不得称之为玺了。

按照嬴政崇尚的法则,他为自己准备了“乘舆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块“传国玉玺”,这块玉玺稀世珍有,是始皇帝换得的一块蓝田美玉,并由李斯刻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世之宝。可惜的是这块玉玺至今仍下落不明,否则一定是无价之宝了。很显然,当时这样的无价之宝,平民百姓是根本无法得到的,更不用说拥有,这就说明嬴政是从根本上就规定了他与平民的天壤之别。在自己的大印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完全是为表示他的皇权是上天授予的,是神授之物。既然是神授之物,就得有特别的专崇,由于“玺”字与“死”同音,嬴政干脆将其改为宝,并下令不准臣民的印章也称为宝。

除了宝印之外,嬴政对服饰、车马等的要求也与众不同。在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之时,由于礼法崩溃,周天子地位日渐低下,诸侯和卿大夫“竞修奇丽之服,饰以舆马文络玉缨象镰金鞍以相夸”。嬴政攻灭六国之后,自然不容许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再继续下去,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以分尊卑,标识等级,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

其实,嬴政自当上皇帝之后,所带的通天冠就与众不同。此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直下,以铁为卷梁,前有卷筒。这种冠及其他皇帝的服装,臣民们绝对不能穿,否则,等待的必是极刑无疑。另外,皇帝的一切服饰佩挂,臣民们也不得仿造,甚至是冠帽前所垂的流苏数都不能和皇帝的一样。

除了服饰不得与皇帝相同之外,臣民的住宅规模、门前狮子装饰物等等,一切家居用品,都不得与皇帝相同。否则也只有一个死。所以,正是从秦始皇开始,天子的一切吃、喝、器皿等制式都变成了法律,存在于国法之中,平常人稍有疏忽而仿之,都将被绳之以法。

在车马的配置上,嬴政追求的仍是超然于臣民之上。嬴政一生曾经五次巡游天下,他出游时,仅随车队伍就有八十一乘。其中皇帝坐的车由六匹马所驾,饰以美艳绝伦的金装饰,叫金银车。

从过去出土的秦始皇所用御铜车马来看,嬴政的车属可谓豪华之极,内部物品简直可以与一辆现在的名牌汽车相媲美。皇帝所用车辆不但要和常人不同,连驾车的马匹都有被修整得十分漂亮的马鬃。在外侧右骏马的头上,还有一种带璎珞的饰物,叫做左囊,它既能够为御官指示前进的方向,方便向左转弯,又可为始皇帝的车驾增添气势。嬴政把自己的一切都弄成最尊贵的等级,未必不是下臣们的安排,但要指出的是,他正是通过这种等级差别来显示君王之威仪,从而来维护国法所规定的种种等级制度并使特权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由此可以说,他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以身垂范。

可以说,从成为始皇帝的第一天起,始皇嬴政制定了自己的特定称谓,制定了尊君朝仪,严格了避讳制,废除谥法,规定了天子服饰、车马、器物等级。这一系列的举措其实就是政治作为,都在证明,秦始皇想达到一个天下人都“尊君”、“畏君”的目的,他要远远高居于众人之上;要间隔出他与千百万常人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来,给自己确立一个超人的地位。不管怎么说,秦始皇的这一套在那个时代还是有效的,要不然,刘邦怎么会在打下天下之初就忙着建立朝仪,并发出“知皇帝之尊”的感慨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