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是985还是211(上海理工大学什么档次)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水母楼”

上海像个尖子班,好学生太多,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大学……在全国也鼎鼎有名。上海理工大学,一所四非院校(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高校、非双一流学科),在上海处于中游偏上水平,知名度不高,外界的认可度也不算太高。

如果你有一个可以上211的分数,经利弊权衡后,基于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未来就业考虑,最后来了上海理工大学,但是心里依然会有一些小忿忿不平。

不过,在这所大学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你的这些小忿忿不平也许会被抹平,转而拥有一些小确幸。首先你想想,如果上海理工大学是211,自己的分数还会有竞争力吗?

上海拍戏大学

上理工军工路校区又叫“上海拍戏大学”,《港囧》《原来你也在这里》《陆垚知马俐》等等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取过景,因为学校颜值高。如果用《金粉世家》中的人物来形容同济大学和上理工的气质底蕴、建筑风格,同济大学的老建筑像冷清秋(董洁),质朴典雅,甚至有点清秀,上理工的学院派哥特风建筑像白秀珠(刘亦菲),贵气洋气,甚至有点张扬。

学院派哥特式风格建筑

上图为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学子们俗称“水母楼”,因为里面真的养了水母啊~

这幢楼建于1928年9月,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外墙,双坡红瓦屋顶,立面中部凸出平顶城堡式塔楼,晚期哥特风格。在当时也是时髦的西式建筑了。

上理工军工路校区像这样的历史建筑一共有36栋,组成了沪上高校校园中最大的一片历史建筑群。

思晏堂是上理工前身沪江大学时期的第一座大建筑,建于1908年,取名思晏堂以纪念美国浸会来上海传道的开拓者晏马太博士(Dr. Matthew T. Yates),郑章成、陈中凡、吴经熊、徐志摩等人都在思晏堂留下过刻苦读书的身影。

思晏堂旁边有一座思魏堂与大礼堂的联体建筑,1937年竣工,大礼堂为庆祝沪江大学建校30周年而建,思魏堂为纪念魏馥兰校长(Francis Johnstone White)而建,是沪江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

沪江国际文化园

另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现组成上理工沪江国际文化园,园内设有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北欧、澳大利亚、法国等7个文化交流中心。这些建筑原为沪江大学的教员住宅,现在供国内外、校内外师生交流、体验多元文化。

德国文化交流中心

日本文化交流中心

(好像还少一个,谁是谁分不清了,分得清的标好了,有标错的告知一下,我改。)

外滩的万国建筑众人皆知,这个藏在上理工的小小多国风情建筑园知者甚少。外滩的万国建筑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游客众多。沪江国际文化园完全不同,每栋建筑似一座独栋小别墅,为美国独立式小住宅风格,周围树木葱葱茏茏,互相之间有小道相连,常见三两人群结伴惬意地散步,也会见到做活动的学生,干净、安静又美丽。

关于这些建筑更多的风格描述与历史追溯,大家到上海理工大学游览的时候可以扫建筑上的二维码了解,学校花了好大的功夫对建筑的历史、文化及审美价值进行挖掘。

校园内还有很多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可惜我又没拍全,粗略整理一下,希望对想去学校参观的朋友有点帮助,内容见末尾。

想说,沪上拥有这么大规模西式历史建筑、保护完好并仍在使用的院校还有谁?

身处上海学府中心

当然,不能因为学校美、有历史底蕴你就要选她,还得看师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硬件设施、甚至宿舍条件等很多方面。比较这些,上理工肯定不属于一流院校。

上海理工大学的学子中有这样一类:我来上理读书是因为喜欢上海,但是我的分数段只够读这所学校。对于这类同学,上理能给予的资源和帮助足够用了。

上理工军工路校区在杨浦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等这些高校也在杨浦区。杨浦区是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区域,被誉为上海的“学院区”和“学府中心”。

在上理工读书像不像跟班上的前几名坐在一起听课?而且,上海的高校跨校辅修政策确实可以让你在白月光的学校听课、修学分、拿证书,重要的还是学知识,体验名校、名师的氛围,向优秀看齐,跟着被带动向前发展。

况且,上理工的生源质量也不差,学校不会只有一个考了能读211的分但来了上理的学生。只要你还没做到学校的最好,永远都有提升空间,而且,附近的复旦、同济、上财的学子也足够你去追赶了。倒是要防止那些认为“屈尊降贵”来到上理的心态影响到自己。

除了学生想往上海跑,老师们会不想吗?是就职于区域条件一般的211院校还是上海的非211院校?而且,老师会比学生更深思熟虑,他们要做未来事业和家庭的多重考虑,下的决心甚至比学生还要大。你能看到的上海的闪光点、吸引力,优秀年轻教师们也会看到。

再多了解一点

1、简要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

2、办学历史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

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

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

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3、上理校训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

4、地标建筑

  1. 思晏堂Yates Hall:始建于1908年,原用作教学楼、行政办公室、图书室、礼堂等,机械学院时曾用作现代化教学中心。现为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办公楼。
  2. 思裴堂Breaker Hall:落成于1915年,为美国密苏里省浸会所捐赠。现为第三学生宿舍
  3. 思伊堂Evanston Hall:落成于1919年,系美国芝加哥伊文思登(Evanston)城第一浸会所捐建。现为第四学生宿舍。
  4. 体育馆Haskell Gymnastum:建于1917年,1918年2月20日行开幕典礼。由美国波士顿城赫司开大佐(Coloned E.H.Haskell)独立捐造,原为沪江大学体育馆。现为学生活动中心。
  5. 思孟堂 Melrose Hall:原为沪江大学附中(中学下院),落成于1920年,为美国人士所捐。原设有办公室、图书馆及课室,上为宿舍。现为第二办公楼。
  6. 思雷堂 Richmond Hall:沪江大学附中(中学上院),落成于1922年。供中学三、四年级课室、寝室及中学部礼堂之用。系美国南浸礼会差会所拨,为纪念西差会总干部之Richmond城而名。现为第一办公楼。
  7. 科学馆 Science Hall:建于1921年, 1965年大修时将原坡屋顶改为平屋顶。现为办公楼。
  8. 怀德堂 Treat Hall:怀德堂原为女生宿舍(Women’s Hall),落成于1923年。1963年大修,将原坡屋顶改为平屋顶。现为第五学生宿舍。
  9. 图书馆(Library):始成于1928年9月,1948年向东扩建,造对称的东翼连以塔式门厅,并更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Herman C.E. Liu Memorial Library)。现为公共服务中心。
  10. 艾德蒙堂 Edmands Hall:艾德蒙堂原为女生体育馆(健身房),为加利福尼亚州格兰特·艾德蒙夫人(Mrs.Grant.Edmands)及其女捐助。原内附女生膳厅、音乐室。现为体育教学部办公楼。
  11. 音乐堂原为中学礼堂(Academy Assembly Hall):1935年10月落成。后改作音乐堂,为沪江大学音乐系使用。现为学校办公楼。
  12. 思福堂 Virginia Hall:原为女教职员宿舍,建于1936年。现为国际交流中心。
  13. 大礼堂暨思魏堂Auditorium and White Chapel:为联体建筑,1937年落成。原为大学礼堂与教堂,机械学院时期曾用作教工俱乐部,现为大礼堂。
  14. 馥赉堂Franklin-ray Hall:原为沪江大学第二女生宿舍,建于1948年。现为学生公寓。
  15. 水塔 Water Tower :建于1930年。原水塔上部弹孔为日军1937年8月13日侵沪时炮击所致。
  16. 麦氏医院 Mcleish Infirmary:沪江大学医院,落成于1917年。因美国麦克来氏(McLeish)捐助故名。位于原校门之北侧,又名普济医院,盖亦兼为附近乡民诊治也。现为家属楼211号。
  17. 密氏校门 Millard Gate:为纪念沪江大学教授米拉德(William Harold Millard )而命名为密氏校门。校门1916年建成,同年5月30日校门和门房正式启用,1953年底校门移至军工路旁,1992年建校86周年时按原样1.23倍放大改建。
  18. 湛恩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Liu zhan’ en:于1922年建成,原为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的住宅,机械学院时期用作家属楼。
  19. 大学膳堂Dining Hall:1931年4月24日举行破土礼,同年底建成。建筑面积1227平方米,原为大学部学生食堂,又被称为男生膳厅(The Men’s Dining Hall),机械学院时期为食堂,二楼曾用作舞厅。现为教工活动中心。
  20. 东堂 East Hall:1909年建成。初为两层建筑,楼上为膳厅,楼下为盥洗室,后在顶上加了一层成为三层。原用作膳厅、盥洗室,机械学院时期成为家属宿舍。现为暖屋超市。
  21. 教员住宅103/104号Faculty Residence:1907年竣工,1915年夏季修缮扩新,1916年夏竣工。初为梅佩礼(Fred Carleton Mabee)教授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办公楼。
  22. 教员住宅201/202号Faculty Residence: 1917年建成,初为雷盛休(George Arthur Huntley)医生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德国文化交流中心。
  23. 教员住宅203/204号 Faculty Residence:1916年建成,初为李佳思(Charles Lucas Bromley)教授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美国文化交流中心。
  24. 教员住宅205号 Faculty Residence:1920年建成。初为赫齐佳(Henry Huizinga)教授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英国文化交流中心。
  25. 教员住宅206号Faculty Residence:1921年建成。原为教员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北欧文化交流中心。
  26. 教员住宅207号Faculty Residence:1921年建成。原为教员住宅,现为澳洲文化交流中心。教员住宅208号Faculty Residence:1923年建成。原为教员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现为日本文化交流中心。
  27. 教员住宅209号Faculty Residence:1936年建成。沪江大学教师湛罗弼夫人(Mrs. R. E. Chambers)为自己建造的住宅,后捐给学校。原为教员住宅,机械学院时期为家属楼。1951-1953年文学家章靳以居住于此。现为法国文化交流中心。

(以上资料来源于上理官网。)

这篇文章好像在给上理工做推广。申明,没收钱啊~~~偶然一次去上理工逛,看见学校虽然不大,但是建筑好漂亮,而且在杨浦区,离复旦、同济都不远。而且我还是个学渣,名校考不上,来上理工读读书也蛮好的,住在有百年历史的楼里,周边高校林立,又在热闹的五角场附近。这就是所谓的“小确幸”吧!

后记:当年也没奔着上理工去逛,而是想去旁边的复兴岛,岛上有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住所“白庐”,走上这座小岛就像拨动了时间倒退的指针,回到上个世纪,岛上充满老工业的味道。建议先逛上理工,再骑个车去复兴岛,逛逛复兴岛公园,从定海桥出岛,附近还有一个老厂房改造的商业区,购购物、吃吃饭、拍拍照、赏一赏黄浦江的景色,完美的一天结束~~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