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伏天的时间表 今年三九天时间表

导读:“冷在三九,热在三伏”,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又是长达40天

今年的天气真的有点奇怪,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是不是这样,在笔者的家乡长沙这边,现在都已经过了小满节气了,可是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而晚上睡觉也要盖薄一点的棉被。

像往年的话,早就已经酷热难耐了。不仅换上了晾晒的夏装,而且到了中午都要开始吹空调了。这样的天气人是舒服了,可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很不利的,像种植的黄瓜、辣椒、茄子等生长就很慢。也因为这个原因,今年的果蔬价格较往年同期也是有点小贵的。

而小满节气以后就是芒种了,紧接着就是夏至了。俗话说“夏至三更数头伏”,也就意味着“三伏天”就要来了。那今年哪天入伏呢?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吧。

“三伏天”是如何确定的?

每年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最为关注的一个时间段就是三伏天了。因为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谚语,它说的就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一段时间。

而三伏天在每年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并且每年三伏天的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至于如何确定三伏天,古人传下来了一句谚语:夏至三更数头伏。

它说的就是到了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开始进入三伏天了,也就是这一天是“头伏”的第一天。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庚日”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古人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的古人记录时间有他们特殊的一套历法,它是根据天干、地支合并来记载时间的,这个可比现在的公历复杂得多。

众所周知,在我国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十个天干数字,而十二地支则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对应的就是十二生肖。

把天干和地支相互组合起来,就得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互交叉配合正好是60次,所以也就称之为为“六十花甲子“。而古人就是把它们对应每天的日子,以此来记录时间的。

就拿前面所介绍的“庚日”来说,指的就是含有“庚”字的日子,比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因为天干是十个数字,所以它也是十天出现一次的,而天干和地支交叉配合的数字总共是60次。

但是一年中是365天(闰年366天),不管怎么样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每年的庚日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今年某一天的庚日,明年就不一定出现了。

今年哪一天入伏?

从上面的解释,估计有些网友也明白了,既然每年的庚日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入伏的时间也不一样了。

在2022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对应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是“乙巳日”,而它后面所出现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庚戌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庚申日)。

因为庚日是十天出现一次的,毫无疑问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16日,这一天是“庚午日”,也就是“入伏”的时间,即2022年7月16日正式入伏了。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下,三伏天就是指头伏、二伏和末伏。其中头伏和末伏的时间都是固定的,都是10天。

但是二伏的时间就不一样了,有些年份是10天,这样三伏天一共30天。但有些年份头伏有20天,加起来三伏天一共是40天,像今年的三伏天就一共有40天。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末伏是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到了第二个庚日出现末伏就结束了,也就是“出伏”了。

但是如果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延长了,一共有20天。而夏至和立秋节气之间是4个庚日,则中伏正好是10天。

而今年的夏至和立秋之间就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6日(庚戌日)、7月6日(庚申日)、7月16日(庚午日)、7月26日(庚辰日)、8月5日(庚寅日),而立秋是在8月7日。

所以今年的三伏天算得上是“加长版”了,也就意味着今年的夏季会比较闷热,大家要做好准备了。

结束语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现在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如何计算入伏了吧。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已经小满了,马上就要芒种节气了。

而这个时候的气温还迟迟不热,大家也不要过分地操心。因为就算是到了夏至节气,也不会太热,真正酷热难耐的时候是三伏天,也就是从7月16日开始入伏以后。相比于去年7月11日入伏,今年入伏的时间已经是比较晚的了,所以炎热推迟一点也是正常的。

各位朋友,你的家乡现在已经很炎热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