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代的书院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促使书院产生的意义和特点

书院的名称发端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有两类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比如大家熟悉的集贤殿书院。另外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和治学的地方,这类书院常常直接以个人的名字或者所在地的名称命名。

授徒讲学的活动一般出现在私人设立的书院中,但在当时数量很少、规模也不是很大,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但可以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新的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萌芽。现有资料表明,从事授徒讲学的书院在唐萌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官学衰微,士人失学。唐朝从安史之乱之后就由盛转衰,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官学日趋衰落,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波好学之人便在僻静安全的山林名胜之处,建屋藏书读书求学。因此说官学衰微、社会动乱是书院萌芽的直接原因。

其次,我国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秦朝时候禁私学,但禁而不止。汉代以后,私学一直与封建官学并行发展,遍设于全国城乡各地,成为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社会动荡、官学无法维持之时,私学往往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和发展下来。

再次,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佛教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日益兴盛,到了唐朝,佛教禅宗流行。认为只要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而久之就能达到身心安定明净的状态。佛教常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书院也大多设立于名胜之处,显然是受到了禅林的影响。另外,佛教高僧经常采用质疑问难、升堂讲说的方式,这也对书院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书院兴起的几个原因分析。书院虽萌芽于唐朝,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宋朝。宋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河南的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江苏茅山书院等。

总体来说,宋朝书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例如《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育教学原则等根本问题。

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例如张栻邀请朱熹到岳麓书院讲学,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因此书院成为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展开讨论争鸣的重要场所。

书院官学化的倾向已经出现。所谓的书院官学化,就是书院受制于政府,被纳入官学体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