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国的思维去定位汽车产业

导读:《报告》调查的结果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结论,我们企业在研发中,资金、设备都不缺,在内部强调创新多,而合作、协调却是弱项。从文化角度讲,这是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强调竞争多于合作的结果。从微观看,这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控制能力和内部的协调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的汽车销量比较大,但其内部控制能力却值得怀疑,这样的企业如果再和另一个有类似问题、产品市场重叠的企业合并到一起会怎么样?的确,一开始看起来销量会增大,因为1+1=2,但这个企业是否面临着控制能力的崩盘?从的角度看,会有投资人为这个合并注资吗?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当我们为今天的1+1=2而庆功的时候,明天出现了少和怎么办?谁为少和埋单?谁为少和承担责任?谁来解决少和导致的产业链断裂和由此产生的大量失业问题?这个少和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宏观经济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实现经济规模的化。那么,产业应当考虑的是什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完成了一份非常好的、非常专职的调查报告,《报告》用数据专职而细致地诠释了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成就,同时其中暴露出来中国汽车产业深层次的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从战略的眼光去审视,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去思考、去定位,毕竟我国今年将成为国内外的汽车制造大国。

小编点评:无论从整车销量还是从国民经济在国内外经济中的地位讲,我们都应当用一种大国心态去思考问题,用大国的思维去定位汽车产业。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