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是什么意思?py的网络用语是什么

祝大家都能自由选择并且愉快地使用py。

成功破解密码的选手飞速滑动屏幕,畅通无阻地融入不同圈子的讨论,成为当代互联网的弄潮儿。

而普通人则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每次看到字母都头疼欲裂,绕道而走,最终阵亡在网络信息的洪流之中。

对于上网冲浪的普通人而言,粉圈堪比一个百慕大三角。

一旦不慎进入这个区域,所有的语言解码系统全部失灵,大脑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

要么摸爬滚打,凭借自己的首字母缩写知识,在 26 位输入法的帮助下推理出正确答案。

要么就干脆承认自己是一个 2G 冲浪的互联网老年人,直接一键截图转发给 00 后先锋学者答疑解惑。

为了跟上互联网讨论的热潮,不少网友只能加入这场互联网冲浪资格考试的战场。

缩写认读成为考生们的基本功:

xswl = 笑死我了。

dbq = 对不起。

bdjw = 不懂就问。

szd = 是真的。

srds = 虽然但是。

但是,除了最基本常用的字词之外,题库中还有一些让人根本意想不到的词语:

zqsg = 真情实感。

yygq = 阴阳怪气。

yjjc = 一骑绝尘。

wdcc = 弯道超车。

xfxy = 腥风血雨。

不明就里的旁观群众感到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会用到这些词,又为什么连这些词也要缩写。

正如小学的我们在看到“某蓄水池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只打开进水口,2 小时可以将空池放满;只打开出水口,4 小时可以将满池的水放完。现在同时打开两个水口,求最少需要几小时可以把半池的水放满”的题干时,满脑子都在疑惑“为什么要这样浪费水”。

动图封面

又如“xxj”,同样是一个让初次接触者摸不着头脑的词语:

但在浩如烟海的暗号题库里,能跟汉字一一对应的缩写已经属于送分题,只能换来老师痛心疾首的“做错这道题的同学举手看看”。

暗号破译的最大困难在于歧义。

相信戳进这条推送的朋友不是有些茫然,就是心怀鬼胎。毕竟,“py”可以是“拼音”或“朋友”,但在某些语境里更常用的意思是“屁眼”或者“炮友”。

又例如,“ex”是“恶心”的缩写,但明明还可以指“前任”。

“nsdd”已经不知道到底是“你是对的”、“你说得对”还是“你是弟弟”了。试想大家的解读各不相同,最后的结果轻则是鸡同鸭讲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重则极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然而,只有拼音的题目还是小儿科。真正想要通过互联网冲浪资格考试,必须要接受拼音和英语的混合双打。

这一次,考生们再也不能借助 26 位输入法的帮助了。

拼音与英文混杂的缩写是对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极大考验。如果你仅凭自身想象就能破解一个中英混杂的缩写,那 FBI 的工作人员一定立刻在你家楼下举起了爱的号码牌。

看到“ nbcs ”四个字母,大家第一反应说不定只能想到“你不错撒”、“你别猜撒”,谁此时又能因特那雄纳尔地想到这是“ Nobody cares ”?

更不用说“ rnb ”不是拼错了的“ rmb ”或者“ R&B ”,而是西学中用、跨文化色彩浓厚的“ Really 牛逼”。

时代在不停变化,缩写暗号也在不停地变化。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学会紧跟时事,举一反三,将所有暗号的发展路径一眼看穿。

去年的十大热词“ awsl ”是“啊我死了”,但更有“阿伟死了”、“阿伟反复去世”和“阿伟出来受死”等多种考法。

“ bbl ”乍一看与“求求了”毫无关联,但熟知网络语言学的网友们则能精准描述出“求求了” → “球球了” → “ ball ball 了”→“ bbl ”的发展路径,一举成为语言学界的一颗新星。

“有一说一”的 “ yysy” 、“ y1s 1”和“ u1s1” ,变化复杂而又万变不离其宗,仔细思考有助于我们参透人生哲理。

02 “懒得打字”:语言经济原则

从粉圈大规模兴起的缩写暗号首先开始于明星的名字。

起初是粉丝群体在讨论明星的时候,希望将讨论限制在特定的群体之中,不要让太多人看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于是,粉圈变成了在线谍报系统,只有对当红明星如数家珍,对娱乐动态了如指掌的“圈内人”才能完美破解出每一个人名信息。

随堂抽查:以上所有人名大家能认出几个?

这其实也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Martinet)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曾提出语言经济原则。

他认为,人们在交际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的力量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了的或比较习惯的、或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

这一点在打字交流时也同样有效。

网络交流和线下交流一样,都是一个信息不断来回传递的过程。大家都需要获取对方的信息,然后及时作出回应。因此,日常交际的口语和打字聊天的对话,都没有书面语言那样需要周密的思考和斟酌。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用打字维护世界和平的键盘侠,还是手拉手一起追星的粉圈姐妹,所有人在交流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更省时省力的沟通方式。

这时,各种缩写就像穿梭在堵车车流中的小电驴一样,展现出了自身快准狠的优势。

互联网缩写在语言学上,同所有缩略语一样,能以较为简洁的表达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网络缩略语,通过将网络交际中被高频使用的短语和句子转化成一种更简单的形式,让使用者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能省时省力。

在粉圈的交流之中,像“szd(是真的)”、“zqsg(真情实感)”、“yygq(阴阳怪气)”等词确实使用频率较高,于是形成缩写,其实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况且,这种排他性和秘密性同样可以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亲密度,让交流的气氛更加委婉亲昵。说“dbq”比说“对不起”更轻松俏皮,用“yygq”比“阴阳怪气”攻击性更低。

在圈内形成习惯,大家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用缩写能更快速地完成交流,让每一次网络姻缘一线牵的相聚,都在纵享丝滑的聊天中愉快度过。

03 天下苦 py 久矣

然而,要利用缩写进行沟通,要满足的首要条件是:缩写的语义必须是所有对话参与者所共享的知识。只有在对话双方都了解缩写含义并且正确使用的时候,这种便捷的沟通才能成为可能。

虽然网络语言中的缩写并非近年来第一次出现。在已经成为时代眼泪的古早 QQ 聊天中,就有诸如“ plmm ”、“你是 GG 还是 MM ”等一系列网络发展初期的网络语言。

但当时的网络聊天仍然属于较为私密的、小圈子的文化现象。今天的 py 缩写,之所以会成为许多网友网上冲浪的礁石,根本原因就在于微博、豆瓣等平台的社交是具有公开属性的。所有发言既会出现在发言者的帐号首页,也会出现在公共的“广场”和时间线上。

当缩写从小圈子的人名扩展到公共领域的讨论,从常用的特定字词扩展到所有词汇,乃至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的时候,也就势必会引起讨论和争议。

在粉圈内部的聊天中,粉丝群体需要一种在同好之间完成交流,但不对外人公开的信息传递方式,缩写就是非常好用的信息加密工具。拼音缩写在路人看来就是完全无序、毫无规则的字母组合,在这一交流层面,粉圈与外人的文化区隔约等于现代人和神农架野人。

对于缩写的使用者来说,这能维护群体边界、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并以此区分“自己人”和“圈外人”。但对于“局外人”而言,上网体验就并不那么好了。

首先是圈层区隔所带来的边缘感。如果一个人不随时活跃在缩写变迁的第一线,就会像 QQ 交友时代没有黄钻和 QQ 秀的网友一样,逐渐淹死在时代的浪潮之中。而紧跟热点又是一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除了圈内或与之相关的人群,很少人真的能永远新潮。

不少网友只能流着泪发出“是我老了”的感慨。

而且,即便一个人并不参加这个圈子的讨论,这种缩写仍然会像爬山虎一样蔓延到各个领域的用词之中。

如果说从明星的名字到“gzs(工作室)”、“ch(超话)”都仍然是圈子内部的特定词汇,那么“ylq(娱乐圈)”、“hgr(韩国人)”等拼音则是缩写对公共讨论用语的一种入侵。

随便点开一条微博,艺人名字要缩写,gzs 工作室也要缩写,gc 广场他妈的也是缩写,hgr 老子猜了老半天,百度一下才知道是韩国人,拳头硬了。
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我刚刚看到网友评价什么什么他 jb 的什么,我以为 jb 就是 jb 的意思吧,但联系上下文句子又读不通,想了一分钟,哇,原来 jb 是姜滨的缩写啊!
jb=姜滨,我离开了。
@你里哥哥/weibo

当边界被模糊,当小圈子的一种潮流溢出到大众领域中,必然要面对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的冲突。

这是文化自身发展与变迁所不可避免的问题。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多一些认识,多一些理解,再多一些自省。例如漫天的缩写其实大可不必,在公共讨论的范围之内尽量好好表达;例如看缩写的时候少一点戾气,在评论里友好询问或者善用搜索。

(祝大家都能自由选择并且愉快地使用py。)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