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 看台湾首富创业初期的故事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不简单,包括现在的上也大咖,也是经过各种心酸之后才取得的成功。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创业故事是,台湾首富王永庆创业初期的经历。

王永庆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台湾台北人,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虽然王永庆已经逝世,但是他的威名却永远流传于世。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王长庚。6岁时就读小学,学校距离住家10公里,每天必须徒步20公里往返。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1年后,他向父亲商借200元旧台币创业,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那时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是由人要米,都会去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由于多数家庭,少有闲钱,主动送米上门,如果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因此,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顺利,从无拖欠现象。这一经营便是十年。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转向木材生意发展,在二次大战景气复苏下,木材生意让他赚进5000万元旧台币。

就这样,王永庆,便一步一步的纵向了成功的巅峰。

总结:通过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做生意要善于观察细节,要知道顾客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要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抓住机会,不能随波逐流,最主要的还是要将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