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汽车:不变的根

导读: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汽车就是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年前苏联给中国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一汽就是其中之一。此后逐步形成了以一汽、南汽、北汽三家汽车厂为核心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雏形,三家企业分别以生产中卡、轻卡和越野车为主,少量生产一些轿车。当时的技术思路是通过仿制国外产品,掌握其中的技术,形成包括少部件在内的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少部件体系也逐渐丰满起来,形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文革期间,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文革结束的时候,睁开眼睛看国内外的中国人发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严重落后于国内外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轿车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进口了一批批洋品牌轿车。后来考虑到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的生存问题,决定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生产汽车,一是抵制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二是在合作中发展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其间,通过与五十铃的集贸结合发展起了我国独立自主的轻卡生产、制造、研发体系;通过上海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建立起了中国轿车现代化少部件体系的雏形,通用将自己的研发中心建立在上海,丰田向中方开放了部分产品平台。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宝马、奔驰、VOLVO作为中国市场上的后来者,你们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什么?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与广州汽车合作的标致一心只想通过CKD形式向中国出口少部件,而不想在技术上与中方合作,终的下场是离开中国。切诺基之所以退出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甚至连和美国同步生产都没做到。《办法》出台的背景就是为支持中国百姓的利益约而束一下来华企业,支持在合资合作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点贡献。

奥迪应该是在中国成功的典范之一,通过不断地国产化,奥迪获得的不仅仅是成本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优势。中方除了利润方面的分享外,在技术方面也受益匪浅。大众、通用与中国的合作更是如此,这种合资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奔驰是曾经考虑过的合作伙伴,可奔驰投给中国的是白眼。尽管如此,奔驰依然是九十年代初就获批在中国立项的外国公司,但奔驰东挑西捡,迟迟不在中国建厂,宝马更是矜持得可爱。1996年VOLVO驻华席代表明确表示: 我们只想在中国卖汽车,没有考虑在中国合资建厂。

而当中国市场开始起飞的时候,宝马、奔驰、VOLVO都来到中国了,发现如果按照中国的《办法》去做,是困难,第二是很难在短期赶上大众、奥迪、通用等在中国进行长期国产化的企业,从骨子里又不愿意让中国人得到一点技术。

小编点评:于是,本国政府到WTO去起诉中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或不在中国搞国产化,通过在中国组装汽车销售,限度地躲避中国的关税,以使利益化。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